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相互交織的背景下,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根本性、關鍵性的作用。3月份公布的新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這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系統化、整體化推進社會治理的一次自我革命和制度創新。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激發治理動力與活力,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和群眾工作能力,對于推進國家治理與基層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樹立大治理觀。大治理觀,也是新治理觀。強調治理整體性、結構性、立體性、動態性、綜合性思維,強調社會治理不同層級和方面的有機統一,都體現了大治理觀的理念精髓與思想內核。社會治理、基層治理、市域治理等,實踐中往往彼此關聯、交叉重疊,都可以包含在大治理、大社會的范疇之中。大治理觀要求在整體性目標統攝下,充分理解和把握整體與局部、條條與塊塊、橫向與縱向的關系。研究者應當善于梳理治理脈絡與結構,在縱橫交錯的層級中展開系統性研究。
堅持人民至上。樹立大治理觀,其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簌i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推進治理現代化,需站在人民立場,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決策必須識民情、接地氣。治理活動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只有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才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過程中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堅持系統思維和辯證思維、處理好治理中若干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要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這六大關系既辯證統一又一脈相承,既著眼長遠又腳踏實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是我們黨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為我們駕馭復雜局面、戰勝風險挑戰,穩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國在推進新時代國家治理現代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但一些深層次問題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亟待解決,比如地方改革創新的探索積極性正在下降;有些干部缺乏擔當作為精神;區域發展差距仍然存在,治理現代化在區域間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突出;國家治理現代化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強,層層壓力傳導和制度剛性有余,彈性活力不足;社會利益關系已逐步進入內卷化的“存量博弈”時期,調整利益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國家治理制度疊加堆積、固化僵化傾向明顯,運行受阻而成本增高。只有準確認識國家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國家治理中復雜關系,才能推動新時代國家治理現代化慎始敬終、行穩致遠。
今后一個時期,善于化解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穩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正確把握并著力處理好以下若干關系:國家治理中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思想理念與方針政策的關系;長期目標與近期任務的關系;重點工作與一般要求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整體與局部關系等等。只有深刻理解這些關系,才能準確把握和科學回答國家治理中的中國問題,有效化解前進中的風險和隱患,持續增強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國家治理的水平。
走中國式共同富裕之路。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歷史使命,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中國式現代化是邁向美好生活的現代化?!懊篮蒙睢笔菍餐辉D繕说脑娨獗磉_,是對中國未來遠景的描述,體現著全中國人民的幸福向往。美好生活,即要錨定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順應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努力實現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宜人。美好生活,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得到完善和提升,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體系和治理舉措,淬煉了獨特的治理能力。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徹到社會治理的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我們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使治理體系與治理水平充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實現國家治理既井然有序,又生機勃勃、活力迸發,實現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海晏河清、政治清明景和,進而邁向協和萬邦、國泰民安的良政善治境界。
?。ㄗ髡呦档谑?、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