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追求真理

——“第二屆先鋒哲學論壇”綜述(三)

2023-04-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4月1日下午,第三場分論壇由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陳波教授擔任擂主,三位攻擂人分別是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吳根友教授、蘇德超教授和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王文方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趙猛副教授主持。

  陳波擂臺

  陳波報告的主題是“哲學的目標:追求真理”。陳波認為,哲學作為一項認知事業,其目標是追求真理。真理有生存價值、構成價值、規范價值和論辯價值。真理的以上工具價值是事實。即使把真理的符合論、融貫論和實用論結合起來相當困難,但是它們仍然是理解真理的幾種恰當方式。在此基礎之上,陳波為“哲學的目標是追求真理”提供了三點論證:其一,哲學與其他科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目標上是連續的;其二,哲學與其他科學一同形成了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知識連續體;其三,哲學和其他科學在研究方法上是連續的。針對幾位攻擂人會前提供的反駁文章,陳波為自己的觀點給出預先辯護。他指出,吳根友認為“哲學不只是一項認知事業”并無不妥,但“哲學首先是一項認知事業”,有效的“行”也要以正確的“知”為前提;蘇德超將哲學僅僅歸屬于安頓心靈和慰藉情感的事業是不恰當的,因為生活的方向同樣需要“真”的指導,而哲學與科學都求真也不會陷入兩難,只是二者的研究對象不同;王文方的懷疑主義哲學觀將哲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虛無化,讓哲學變成了無法合理地評判孰優孰劣的怪異學科,而實際上哲學不僅研究實際對象,而且能在某種程度上取得共識——“否則,為什么有些哲學著作被我們稱為經典呢?”

  第一位攻擂人吳根友率先提出質疑,他認為陳波只強調了哲學的認知和求真維度,但是真善美都應該是哲學的對象。哲學也不只是一項認知事業,還關乎形而上學問題、人生意義的追問、個體道德和心性的修養以及對于人類文明的價值持守和辯護,等等。吳根友用中國哲學“知行合一”的主張反駁“哲學首先是一項認知事業”的論斷,提出哲學實際上是“一方面知,一方面行,通過行來修正知”。哲學的工作不僅僅是邏輯論證,詩意的寓言之類也是哲學的表達方式。

  陳波回應說,同意“哲學是追求真善美的事業”并不能說明“哲學是追求真理事業”是錯誤的,只是說它不全面而已。說“哲學是一項認知的事業”也不是說哲學只關注認識論而不關注形而上學、人生哲學之類的問題。關于知行關系,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知識來自于行,但是,正確的行必須奠基于正確的認知。此外,說“哲學是一項認知的事業”并不意味著主張哲學的方法只限于邏輯論證和實證的手段,做哲學需要重視實證,但還可以把直覺、想象、思想實驗、隱喻、寓言、反諷都引入進來。

  第二位攻擂人王文方從懷疑論的立場給出評論。他同意哲學是講道理和做邏輯論證的事業,但是不同意哲學是追求知識和真理的事業,而且也不同意哲學家可以通過群體合作,然后達成共識,從而獲得知識。王文方認為,哲學社群不能在“實質的”哲學問題上達成任何共識,真正的哲學問題從來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哲學的方法也不可能解決它們。哲學的對象本身是否客觀世界也是可疑的。即使有客觀世界,學哲學可以讓人得到寬廣的視野,提高論證的能力,但是不能讓人獲得關于客觀世界的知識。關于同一個哲學問題總是有各種沖突的不同理論,誰也無法說服誰,哲學家通常沒有共識。解決理論競爭問題的IBE方法也無法評判哪個哲學理論更值得選擇。因為人們的直覺是不一樣的,而且哲學家對評判標準的看法也不一樣。邏輯不只有一種,我們有很多的非經典的邏輯,怎么檢驗哪種邏輯是最好的?檢驗這點又需要運用邏輯,這就陷入了循環,而且哲學家只能陷入這樣的壞循環中。哲學家不追求知識,但是不是什么也干不了,它可以提供一種“反思的均衡”。王文方還預防了對他可能提出的反駁,即王文方的理論是自我反駁的,因為他可能認為自己的理論是真的,因而自己就是在表達知識。他說,他只是提供了一個論證,沒有比較方法論的好壞,也沒有訴諸IBE理論。最后,王文方把他的懷疑論限制在哲學社群的群體知識方面,而對哲學家個人是否有知識不做判斷。懷疑論者也不預設自己“知道”自己的結論,因此也不存在自我反駁的問題。

  第三位攻擂人蘇德超首先針對陳波的論點拋出了一系列質疑和反駁。第一,陳波的哲學觀本來是“求知”或“求真”,現在把“真善美”都包含在里面了,是不是“要得太多”,跟他原來的看法不一致。第二,陳波想把真理的符合論、融貫論和實用論都兼收并蓄,但是這其中可能會有沖突。第三,陳波引用歷史上的大哲學家說明哲學是追求真理的事業,可是像黑格爾的真理概念和羅素的真理概念差別非常大,他們說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第四,哲學與科學具有某種意義的“連續性”不能推出哲學跟科學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同樣追求知識和真理,這里忽略了哲學與科學的“斷裂”。第五,陳波堅持哲學既是知識也是智慧,但是,當認同哲學是智慧時,可能會削弱乃至取消哲學是知識的主張。智慧是道路和生命,而知識只是工具性的。第六,陳波把認知的范圍擴大到詩歌、寓言和反諷之類的活動,實際上讓認知活動變得無所不包了。第七,陳波還是堅持知先行后,但是實際上我們是行先知后,最初通過盲目的行動和演化才產生知識。第八,陳波說求真使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但是,求真不是人的區分性特征,實際上動物也求真。真之外的東西,如,對善和美的追求可能才是人區別于動物的特征。第九,哲學很可能從來沒有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因而把它當成跟科學一樣的追求知識的學科可能是誤解了哲學的本性。第十,陳波會提出一個反駁:只要你們主張自己的觀點為真,那么就意味著哲學是求真的。但是,蘇德超說,我們只是探討哪個觀點可能“行得通”,至于“真不真”可能沒那么重要。

  隨后,蘇德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第一,我們只活在現象世界里,而且沒有一個客觀的世界,我們的思想追求跟它符合。我們的認知是我的觀念、群體的觀念以及自在之物對我感官的刺激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某種意義上說,現象世界其實是由我們的觀念建構的,而觀念的變化會引發巨大的認知差異。哲學在科學和藝術之間,不同的人對哲學有不同的設想,有人認為它更接近科學,有人認為它更接近藝術。哲學在古代起源時與科學不分,可以說是認知方面的事業,但是后來數學和自然科學從哲學獨立出去之后,哲學的任務就主要不是認知的,不是尋求科學式的經驗知識,而是要追求與生命意義和世界整體相關的原初智慧,一種與生存相關的意境。第二,哲學思考的問題是非常高階的,而在這個層次上哲學家沒什么共識,哲學懷疑論表達了這種共識的缺乏。如果認為哲學是一項認知事業,而且哲學應該學習科學的那些優點,那么哲學反而會被當成笑話。分析哲學做的也不是科學??茖W哲學也不是科學。哲學只是一個概念編織的工作。愛因斯坦說有三種實在,現象實在、自在實在、理論實在,而哲學談論的很多東西實際上是理論實在。哲學沒什么累積性的進步,這是因為它所關注的東西很多是理論實在,很容易隨情境變化而變化,但是它可以有橫向的進步,就是概念框架越來越豐富。哲學的主要任務不是求知,而是提供一些概念框架,是澄清觀念、建構意義、捍衛自由。

  陳波對以上反駁進行了簡短的回應。首先,陳波表示,當他說“哲學是一項認知事業”的時候,是從認知作為方式而不是范圍來進行論證的。其次,陳波不同意哲學僅僅研究觀念構造物而不研究真實世界。他提出,哲學研究的問題是關于這個世界和來自這個世界的問題。第三,關于世界中的特定存在物的存在的證明責任在懷疑論者,而不在于實在論者。用邏輯可能性反駁關于現實世界的事實性判斷,這是不對的。而且,判斷一個感覺是錯覺、幻覺,其判斷原理還是來自科學。溫和懷疑論是利用科學反對科學,其根據還是科學;徹底的懷疑論讓我們的對話失去最基本的前提。沒有哪個哲學家真的否認外部世界存在,懷疑論者不可能將懷疑論貫徹到底。第四,現象世界與本體世界的區分是相對的。我們需要探究認知如何穿透感覺的帷幕而直接把握外部世界,如果我們的感覺和認知始終是需要中介的,那么的確我們把握不到外部世界。經驗主義的方法非常困難,因此我們可能需要承認對于外部對象的某種形式的直接把握。第五,關于哲學家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陳波說,實際上哲學家的分歧可能沒有那么大,哲學家群體還是有一些判斷標準和篩選機制,不然沒法說明不同哲學家的影響力全然不同。第六,哲學研究不可能擺脫直覺,但不能過多依賴直覺。我們要依賴兩種證據,一是事實證據,一種是理論證據。本體論上可以設定世界的結構是簡單的。邏輯簡單性還是可以辯護的。第七,關于真理論,符合論、融貫論和實用論不能兼容,陳波認為可以兼容。符合論是基礎,而融貫走向極致就走向符合,而古典實用主義真理論實際是奠定在實在論和經驗認識論的基礎上。真理是長期管用的,是我們的認識共同體所能達到的認識極限,可以抵御任何反面證據。實用主義與符合論并不矛盾。第八,關于知識和智慧的關系。陳波不同意知識與智慧的分離論,認為離開知識的智慧是不可想象的。生活需要方向,但不能瞎指揮方向,要指出正確的方向需要知識。第九,哲學與科學是連續的,哲學與科學一樣研究這個世界。哲學在方法和目標上與科學沒有什么根本區別,只是有程度的差別??茖W也需要思辨、想象和假說之類,不是只有哲學才需要這些。愛因斯坦和霍金這些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方式、思想方式跟哲學家的工作方式沒有根本區別。

  在之后的自由討論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陳德中、范震亞,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楊云飛,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趙雄峰與擂主和幾位攻擂人展開討論,問題涉及哲學與科學的對象及方法論的區別、認知能否作為行動、“實質性知識”的定義以及哲學的工作應當怎么做,等等。

 ?。ㄖ袊鐣茖W院哲學研究所詹文杰、左逢源/供稿)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責編:李秀偉)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免费_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_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罗源县| 临汾市| 黔江区| 隆化县| 磐安县| 罗甸县| 浠水县| 绍兴市| 赣榆县| 亚东县| 昌平区| 郑州市| 南召县| 禄劝| 贺兰县| 晋州市| 弥勒县| 郯城县| 隆安县| 潞西市| 九龙县| 仁化县| 西乌珠穆沁旗| 洞口县| 金秀| 福清市| 政和县| 聂荣县| 旌德县| 长武县| 兰西县| 吉首市| 疏勒县| 克拉玛依市| 上饶市| 五河县| 中超| 广宁县| 阿荣旗| 黑山县|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