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學術出版的職責使命與發展趨勢
學術出版要緊緊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提升社會公民的文化素質,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從中華文化瑰寶中汲取力量,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及時回答歷史之問、人民之問、實踐之問、時代之問。(閱讀原文)
把握重點研究領域 追求更高的學術出版品質
學術出版能讓學術成果在內容上完善,框架結構、表述形式等方面更符合“三大體系”建設的要求。嚴謹認真的學術出版,可以在“三大體系”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學者的成果能夠在出版環節得到完善和提高。這樣才能符合專業學術出版的要求,才是真正的學術出版。(閱讀原文)
講好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學話語
要“講好中國藝術學話語”,就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展開學科化、系統化的藝術學學術出版工作,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體性、原創性,直面西方古典文化和當代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大力發展藝術創作與審美鑒賞的基礎性研究、理論前沿研究,藝術新技術與新媒體的應用研究,以及藝術事業與藝術產業發展的對策性研究的出版工作。(閱讀原文)
持之以恒做好學術出版,為構建“三大體系”貢獻力量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既有必要,也完全可能。江蘇人民出版社多年來深耕學術出版,聚集一流學術資源,出版了一大批代表前沿性、標志性的學術成果,代表了中國學者的學術體系和話語方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閱讀原文)
立足出版方向,實現“會通”創新
出版推動的學術創新,需要學者型的編輯,他們學養深厚,知識功底扎實,一方面了解學術的發展變化與學術前沿,另一方面和學界建立有長期的聯系,在此基礎上能夠開展出版與學術間的對話,發現、優化、提煉出學術出版的主題,使選題建立在可行可靠可實施的基礎上。(閱讀原文)
助力高?!半p一流”建設,打造中國特色學術出版高地
近年來,出版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與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同向同步,著力推動學術出版做大做強,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在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閱讀原文)
積極發揮跨國出版集團優勢,為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中國敘事體系凝心聚力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發揮跨國出版集團優勢,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為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對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閱讀原文)
高質量學術出版的多維思考
學術出版作為展現與傳播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無疑是學術研究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學術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關系密不可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和高?!半p一流”建設的深化推進,為學術出版提供了豐富的一流資源保障,給學術出版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學術出版以正確的導向傳播新知,傳承文化,發掘學術人才,促進學術繁榮,推動學科建設。學術出版與學術發展和學科建設互為依托,互為助力。(閱讀原文)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