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當前國際環境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2023-04-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無論是為了遏制中國崛起,還是在俄烏沖突中發揮作用,印度這幾年突然成了美西方競相爭取的“香餑餑”。從擔任G20輪值國主席到召開全球南方國家峰會,印度也自得其樂于“國際地位的提升”。由于早前加入西方對俄石油限價協議,印度的站位一時引發猜測——它是否將背離俄羅斯,轉向西方?隨著G20外長會、財長會舉行,印度作為本年度G20輪值主席國,它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針對這些問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作出如下解讀。 

      

  “印度已轉向反對俄羅斯”? 

  觀察者網: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月訪印時,正式邀請莫迪參加5月由日方舉行的G7峰會,莫迪已接受邀請。有外媒開始渲染,說這意味著“印度已轉向反對俄羅斯”。您如何看待印度的這一動作? 

  劉宗義:首先,“印度轉向反對俄羅斯”這一說法未免有些武斷,并不能因為它參加一次G7峰會就下此判斷,畢竟印度實際上并非第一次參加G7峰會,它去年已參加過一次。印度前段時間加入了西方對俄石油的限價協議,也有觀點認為這能說明印度的轉向。但實際上,這也不能代表印度的態度轉變,原因很簡單——印度就是想買便宜石油,西方對俄石油限價,正中印度下懷,印度巴不得俄石油的價格越低越好。目前印度還是選擇在俄羅斯及西方之間保持相對平衡。不過,它確實是越來越傾向于西方,離俄羅斯越來越遠    

  觀察者網: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劉宗義:印度和俄羅斯之間主要有著兩方面聯系,一方面是武器裝備進口。印度70%的武器裝備從俄羅斯進口,印度想擺脫對俄的武器依賴,但這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里,印度已有不少動作,由于俄烏沖突,印度更是加緊布局,進一步增強和西方的武器裝備合作。比如游說美西方將包括F-16戰機在內的一些武器裝備的生產線轉移到印度,以促進印度國防科技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能源,西方對俄能源限價,對印度是有好處的,因此印度對這個限價協議是支持的。應該注意的是,印度和西方接近的主要目的其實不是打擊俄羅斯,而是為了遏制和圍堵中國。     

  觀察者網:您剛剛談到印度政府方面有“向西”傾向,那么印度國內社會對俄羅斯的態度呢?看當初的新聞報道,在俄烏沖突剛爆發時,印度全國上下積極挺俄,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戰斗力爆表;一年多下來,印度國內社會對俄的態度有無什么變動? 

  劉宗義:印度普通民眾和印度精英對俄羅斯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在過去,蘇印關系、俄印關系一直非常友好,俄羅斯是印度的傳統盟友,所以印度民眾在情感上是傾向于俄羅斯的。但是,印度精英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特別是政治界和戰略界的精英,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傾向于美西方,并且很多人都指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們直接用“入侵”這詞。去年俄烏沖突剛爆發時,印度國內的很多政治和戰略界精英就已公開譴責俄羅斯,認為俄羅斯打亂了美西方的戰略部署,特別是美國的印太戰略部署。他們擔心,美國會把戰略重點從印太轉移到歐洲,這樣會降低圍堵和遏制中國的力度。當時,包括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梅農在內的很多精英甚至都跑到美國去游說,企圖說服美國——現在的戰略重點應該是中國,而不是歐洲。 

  觀察者網:您剛剛提到,俄烏沖突讓印度在國防、石油方面獲利,除此之外,印度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受益?比如有觀點認為,俄烏沖突極大地改變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美關系本就高度緊張,再加上西方默認中國站俄羅斯一邊,政治影響經濟,加快了制造業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的步伐。您認為呢? 

  劉宗義:在我看來,俄烏沖突對于印太地區產業鏈轉移確實也產生了影響,但印太地區產業鏈轉移的發生,主要是出于美西方“去中國化”的企圖,而且印度過去幾年也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動經濟“去中國化”。實際上,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印度就認為機會來了,他們認為中美貿易戰肯定會引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調整,所以覺得自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美西方把它們在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都轉移到印度去。當時,印度政府游說了在中國的1000多家跨國公司,勸說它們把產業鏈轉移到印度去;印度政府也在國內劃撥出約兩倍于盧森堡國土面積的土地,用于安置這些轉移來的跨國公司。 

  2020年年初中國國內首先大規模暴發新冠疫情,他們更是將此視作天賜良機,加緊出臺政策。2020年3月,印度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新加坡等國家聯合搞了一個“Quad Plus”(“四方加安全對話”),計劃建一條能夠取代中國的彈性供應鏈和產業鏈,這“Quad Plus”也是在響應美國的印太戰略??偟膩碚f,讓產業鏈和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這動向受俄烏沖突影響不大。 

  觀察者網:那糧食方面呢?俄烏沖突剛爆發時,全球糧食緊張,印度想拿小麥出口作外交籌碼,強化自己的“大國”地位,但隨后不久又頒布了小麥出口禁令。 

  劉宗義:現在來看,它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發揮的作用仍然不大。 

  觀察者網:針對俄烏沖突,中國一直在勸談促和,巴西新任總統盧拉最近也提議成立一個“和平俱樂部”,由中國、巴西、印度等國家參與其中,充當俄烏的“調解人”。就您的觀察來看,對于解決俄烏沖突,印度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劉宗義:印度當然也想勸談促和,但它沒有像中國這么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對俄羅斯的影響是不如中國的,對西方國家的影響力就更小了。西方國家倒是希望印度能夠徹底站到它們那一邊,但印度在這個問題上又堅持一種所謂的獨立自主。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印度現在是比較尷尬的。在過去幾個月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G20外長會議上,可以明顯看出,印度不希望讓G20介入俄烏沖突,結果不僅不如意,還搞得有點灰頭土臉。印度非常希望能夠借舉辦一次成功的G20峰會來凸顯自己的全球大國地位,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的領導地位。所以能看到,它在今年接任G20主席國之后,緊接著就召集了“全球南方國家之聲”峰會,希望能夠成為南方國家的代表。但它召集峰會的時候,既沒請中國也沒請巴西,所有G20國家中的發展中國家或是新興經濟體都沒有被邀請;印度只邀請除此之外的其它發展中國家,搜集它們的意見,試圖替它們在G20發聲,借此成為第三世界的領袖 

  然而,在G20相關會議上,西方人根本就不給印度面子,在會議上各種搗亂,一個勁地把俄烏沖突問題塞進去,導致會議陷入分裂,也使得印度今年作為輪值主席國的地位非常尷尬。實際上,G20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來,就是因為西方在2008年遇到國際金融危機時,希望借助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力量來克服危機。換言之,G20的核心是G2,是中美共治。但現在,印度把中國甩到一邊,企圖孤立中國、凸顯它自己的作用,這也是這次G20難以成功舉辦的重要原因之一。 

  觀察者網:印度國內大選將近,G20的舉辦情況是否會對選舉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劉宗義:如果成功舉辦,會推動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高漲,莫迪也能借此告訴選民,印度有望在他的領導下成為全球大國;如果搞得灰頭土臉,可能會對其選舉產生負面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兩次大選中,莫迪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高漲的宗教民族主義情緒,通過制造國內矛盾和國際矛盾,特別是與中國、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糾紛,來挑動其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對莫迪而言,這經驗百試不爽,因此在2024年大選中,他很可能還會重施舊計。 

  觀察者網:您剛才談到相比中國,印度對俄羅斯的影響力較弱,那么印度如何看待中俄的互動?特別是最近中俄領導人還進行了線下會晤,印度有哪些想法? 

  劉宗義:在去年,印度對于西方處理俄烏沖突的方式是有意見的,它認為那樣做會進一步把俄羅斯推向中國。 

  印度非常擔心俄羅斯進一步靠近中國,甚至成為中國的一個小伙伴。在他們看來,俄羅斯的地位若被矮化,印度在歐亞大陸的地位也會被矮化。在印度的印太愿景當中,是有俄羅斯的地位的。它希望俄羅斯能加強和自己的合作,能參與自己的印太愿景,并共同遏制中國。前兩年莫迪參加了俄羅斯的東方經濟論壇,蘇杰生也積極訪問俄羅斯,與俄羅斯高層舉行秘密會談,他們當時是真的希望俄羅斯能參與印度的印太戰略,成為牽制中國的鏈條上的一環。 

      

  美西方對印“又打又拉” 

  觀察者網:看新聞報道,岸田承諾到2030年通過私人投資、日元貸款向印太地區提供750億美元以應對中國。不論是“印太經濟框架”還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再或其他企圖遏制中國的組織,印度在其中看上去是好處占盡??梢赃@么理解嗎? 

  劉宗義:可以這么理解,美西方包括日本都非常希望能扶持印度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發展,進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替代中國。當然,它們是有這個想法,但印度能不能做到就另說了。 

  觀察者網:確實,前段時間《大西洋月刊》上也有一篇文章提到,“華盛頓一直在不遺余力地討好新德里”,而印度的態度,說好聽點是“獨立自主”,直白點就是“既要又要”。我們都知道,美國其實更擅長“胡蘿卜加大棒”,對于印度,有沒有相關手段? 

  劉宗義:“大棒”也是有的,這點現在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美國、日本等國家對印度進行拉攏,主要通過金融投資和技術援助,如讓包括富士康在內的跨國公司到印度投資,幫助印度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發展。但另一方面,西方的“大棒政策”也運用得非常到位。比如,去年印度的GDP超過英國,BBC就制作了一部名為《印度:莫迪問題》(India: The Modi Question)的紀錄片;印度人還預計印度GDP將于2025年或2026年超越德國、2027年超過日本,如果這預測真的實現,到時這兩個國家對印度的觀感應也會發生相當大的變化,到時肯定也會找印度的毛病,至少會對印度發起輿論攻擊。 

  因為印度和它們不屬于同一種文明,所以實際上它們現在只是在利用印度,無論是從文明、政治制度還是價值觀方面,對印度并不認可。它們對莫迪在印度的統治早有定論,美國人早在十幾年前就指責莫迪宣揚“納粹意識形態”和“種族主義”,西方國家普遍認為莫迪在印度搞多數暴政,實質上就是在搞獨裁。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英國等國家國內的錫克人發起了所謂“卡利斯坦運動”,希望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區和印度西北部為錫克教徒建立一個獨立的“卡利斯坦國”。錫克人在這些國家鬧事,這些國家的政府肯定是有責任的,甚至是它們和美國人一起慫恿的,目的就是要讓莫迪看到自己的短板,提醒莫迪,西方國家可以隨時拿捏印度,如果印度不聽話,西方就可以支持分裂印度的“卡利斯坦運動”。再就是阿達尼事件。莫迪政權的實質是婆羅門和巴尼亞的聯盟,而阿達尼是巴尼亞財團的一個典型代表,且相比其他財團,和莫迪之間的盟友關系最為緊密。換言之,莫迪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而阿達尼財團純粹是印度的民族資本?,F在美國資本“血腥收割”阿達尼,不僅是要真金白銀地收割它,進而打擊印度的經濟實力,其實也是“殺雞儆猴”,讓莫迪看到,如果他不聽話,西方完全有能力影響印度國內的經濟和政治穩定,甚至西方可以考慮“換馬”。為什么說西方可以“換馬”?因為最近一年拉胡爾·甘地的影響力在迅速崛起。他過去被視作爛泥扶不上墻,但其近來在印度國內多個邦組織抗議游行,也到很多邦發表演講攻擊印人黨和莫迪,連莫迪也都承認拉胡爾·甘地已不再是當年的公子哥兒了。他現在的影響力漲勢明顯,背后肯定有海外勢力的支持——美國人已經認識到,無論是印人黨還是國大黨上臺,在制華、反華方面跟美國的戰略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所以現在莫迪和印人黨先下手為強,剝奪了拉胡爾·甘地的議員資格,甚至想把他送進監獄。  

  總的來講,美西方國家對印度是又打又拉,如今對印度進行限制、遏制的趨勢已非常明顯。美國和西方在利用印度遏制中國的過程中,也害怕印度成長為第二個中國;而印度實際上已逐漸被美國人綁到戰車上,成為美國一方的小伙伴或者說炮灰,但印度人自己還不自知。 

  觀察者網:印度很多財團,尤其是高層精英,跟英美過從甚密。一旦印度和英美出現利益沖突,需要選邊站,您估計這些資本會選擇繼續站印度這邊,還是可能逃跑外流? 

  劉宗義:有些財團可以逃,比如塔塔。塔塔和阿達尼很不一樣,塔塔家族是帕西人,而帕西人是拜火教徒,祖先從伊朗過來。塔塔家族主要成長于英國殖民時期,一邊做鴉片貿易,一邊為英國軍隊海外作戰——特別是對華戰爭及在埃及的侵略戰爭——提供后勤物資。所以它從一開始就具有非常強的買辦性質,可以說本質就是買辦企業。如今塔塔財團和英美金融財團的聯系非常緊,在印度1991年實現經濟自由化后,與國大黨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因此,若出現沖突,它可以跑。而阿達尼財團,起家于印度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前后,在莫迪政府上臺后才迅速發展——你可以看到阿達尼財團的資本出現指數型增長,主要是在莫迪主政時期。所以它跟莫迪之間是一種聯盟關系,而且它現在執行的一些經濟擴張計劃,跟印度的國家安全戰略緊密相關。這種財團,跑不了。 

  作者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人大重陽”,原標題:《劉宗義:印度以為遏制中國“好處占盡”,不知已成美西方“炮灰”》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責編:郭瑋)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免费_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_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阿拉善右旗| 石家庄市| 安福县| 梧州市| 镇康县| 和田县| 恩施市| 卢氏县| 隆昌县| 南充市| 青河县| 资讯| 太湖县| 松溪县| 白沙| 南阳市| 西充县| 辽阳县| 金门县| 乌拉特后旗| 罗城| 丁青县| 抚松县| 德清县| 当涂县| 嘉黎县| 新疆| 广东省| 葵青区| 龙南县| 遂平县| 天峨县| 益阳市| 故城县| 潜山县| 汾阳市| 隆尧县| 澳门| 华安县| 静宁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