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加大舊志整理工作力度

2023-04-24 來源:“方志中國”微信公眾號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辦發〔2017〕5號)以來,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策部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的指示精神,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黨委政府決策,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切實加大舊志整理工作力度,確保整理成果質量,加快推進地方志事業全面發展。摸清家底,影印保護。地方志作為“一方之全史”,在保存歷史、鑒古知今,明察地情、裨益民生,褒正抑邪、教化風尚,鄉土親情、民族認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歷來被視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重慶地區的修志始于東漢,歷朝歷代從未中斷。這些方志典籍歷經戰亂等,至今仍有少數流傳。但由于種種原因,方志家底一直都沒有查清楚。2018年起,市志辦一方面結合在全市開展的“我為重慶守護歷史”大型地情資料征集活動,開展了市內歷代方志的編修和傳承情況的普查工作;另一方面,組織專人查閱了《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中國地方志書總目提要》等大型文獻工具書,查找重慶歷代方志的編修和收藏線索,并與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寧波天一閣博物館等單位聯系核實,組織相關人員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銅梁區檔案館、奉節縣檔案館、忠縣檔案館以及彭水縣檔案館等實地走訪調查,了解孤本情況,初步摸清了全市舊志編修及其傳承收藏的基本情況。據統計,重慶地區流傳至今的方志僅余明代5種、清代93種、民國31種,共計129種。

  2019年初,在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市財政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市志辦秉持搶救保存珍稀文獻、傳承歷史文明、服務學術研究的宗旨,啟動了重慶歷代方志典籍文獻搶救工程,穩步推進重慶歷代方志的收集、整理、匯編、影印、出版等工作。經過近2年的艱辛工作,《重慶歷代方志集成》于2020年12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全書共100冊,收錄了重慶地區從明代成化年間至民國時期的府、州、廳、縣的方志共128種,其中有28種方志是孤本。同時,還輯錄了《華陽國志》《大明一統志》等11種通志和文獻中有關重慶的方志部分。全書內容涉及疆域、山川、風俗、城池、河防、戶口、田賦、物產、學校、選舉、名宦、人物、隱逸、仙釋、方伎、藝文、紀事等諸多方面。已故著名歷史學家和方志學家倉修良評價《重慶歷代方志集成》“摸清了重慶方志的家底”,是研究重慶歷史地理不可缺少的資料,也是研究重慶社會經濟的重要寶庫,更是研究中國西南地區古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資料。它的出版不僅為新方志的編纂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更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極大提升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期影印出版的《[明萬歷]重慶府志》也因其高質量而廣受社會好評。

  統一點校,傳播舊志。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歷史悠久、綿延不斷?!吨貞c歷代方志集成》出版發行后,為進一步加大對地方志文獻的開發利用力度,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地方志存史、資治、教化功能和傳承歷史文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市志辦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促進新時代地方志事業發展的意見》(渝府辦發〔2020〕80號)要求,決定以收集、整理、匯編、影印的重慶歷代方志為基礎,開展重慶歷代優秀方志點校出版工作。計劃從2021年9月到2024年9月,用3年時間完成36種重慶歷代優秀方志的點校出版。其中,點校工作由各區縣負責組織,出版工作由市志辦統一安排。

  在流傳下來的129種歷代方志中,經各區縣推薦、專家評選、市志辦審定,最終選定《[萬歷]重慶府志》《[道光]夔州府志》《[民國]巴縣志》等36種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的優秀方志點校出版。這些方志編纂質量上乘,內容涉及全市各區縣(自治縣),既是重慶權威的地情資料文獻,也是完整記錄重慶歷史的重要典籍,更是先輩留下的寶貴遺產。

  市志辦在開展這項工作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度的責任心、擔當精神,和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為遵循。目前該工作按計劃推進,已完成了14種優秀方志的點校工作。這36種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的歷代優秀方志點校出版后,將為人民群眾全面系統深入地了解重慶歷史文化提供方志資料,讓社會大眾不僅能讀得到,還能讀得懂。這不僅彰顯出重慶地方志典籍的獨特文化魅力,為人們認識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方志文化提供了便利,還能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文化自信提供支撐。

  制定規范,有章有循。重慶市的舊志整理工作始于第一輪修志,由于缺乏專業人才和統一的標準規范,形成了一批良莠不齊的影印、點校、校注成果。針對這一情況,為規范全市舊志整理工作,提高舊志整理質量,充分發揮舊志在延續地方歷史文脈、傳承文化遺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市志辦根據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等要求,結合實際,在全國舊志整理工作無統一規章制度可遵循的情況下,充分吸收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古籍整理出版單位的普遍做法以及兄弟省市舊志整理工作經驗,結合重慶市實際,于2019年5月制定印發《重慶市舊志整理出版規范(2019年版)》(渝志辦發〔2019〕13號)(以下簡稱《規范》)?!兑幏丁诽岢?,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和“整舊如舊”“古為今用”的原則,其內容涵蓋了舊志整理中影印、翻印、重印、標點、???、注釋、統稿、評審、出版等方面。

  2021年9月《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關于開展重慶歷代優秀方志點校出版工作的通知》(渝志辦發〔2021〕10號)印發各區縣地方志工作機構后,為了讓其在點校工作中有所遵循,保證點校出版成果質量,市志辦又制定印發了《〈重慶歷代優秀方志〉點校通例》(渝志辦發〔2021〕11號)(以下簡稱《通例》)?!锻ɡ访鞔_了全市舊志整理點校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及目的,對點校書籍的版式、文字、斷句、???、注釋、圖片處理等作了規定,特別提出了“堅持忠實原文、去偽存真、古為今用的原則”。

  在開展歷代優秀方志點校出版工作過程中,市志辦始終堅持收集匯總、調查研究全市地方志工作機構在開展點校工作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了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2022年7月,市志辦與重慶國學學會在巴南區圖書館召開重慶市舊志整理規范研討會;10月,在三峽博物館召開重慶市古籍整理工作座談會。在充分吸收重慶文史專家意見建議后,于2022年10月修訂印發《重慶歷代優秀方志點校通例(修訂)》(渝志辦發〔2022〕10號)(以下簡稱《通例(修訂)》)?!锻ɡㄐ抻啠吩谠锻ɡ返幕A上,對點校稿中不同層級的標題、正文、??庇?、注釋以及原書中穿插于正文的議論性、解釋性文字(部分“雙行小字”),整段議論性文字(“按”語)、附錄性文字的字體字號加以區別的明確規定;明確“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避諱字不做更改,作注釋說明”等要“忠實原文”的硬性要求;“??庇?、注釋采用規范的現代語體文,力求簡潔明了,一般不作繁瑣考證”等讓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能閱讀理解的基本要求。

  嚴格評審,保障質量。舊志點校的專業性強,要求高。審核把關作為提高舊志點校質量的重要手段,在舊志點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為確保點校出版成果質量,市志辦在加強指導的同時,及時制定了《重慶歷代優秀方志點校稿評審驗收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志辦主任任組長的重慶歷代優秀方志點校稿評審驗收工作組,組建重慶歷代優秀方志點校稿評審專家庫,實行兩級評審制度。初審由點校責任單位組織,評審人員主要由地方志系統內專家、當地文史專家等組成,責任單位綜合吸收意見并修改完善后,提交市志辦復審。復審由市志辦組織,評審人員主要由地方志系統外的古籍整理、文獻研究等領域的知名學者組成。為保證評審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市志辦文獻工作處全程參與監督,并提供相關服務。截至2023年2月底,全市共有《清光緒梁山縣志校注》《清道光城口廳志校注》《清光緒秀山縣志點?!贰肚骞饩w黔江縣志校注》等14部志稿進入初審階段,其中《清光緒梁山縣志校注》《清道光城口廳志校注》《清乾隆江津縣志點?!返?部志稿完成初審,《清乾隆江津縣志點?!犯逡研薷耐晟?,提交市志辦復審。

  每一部舊志都是一座豐富的文化寶藏,值得深入研究和發掘。后續工作中,市志辦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深挖重慶歷史文化底蘊,全面提升舊志整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積極推進舊志資源的整理研究、轉化利用和普及傳播,進一步加大對地方志文獻的開發保護力度,讓古籍內容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來,進一步彰顯地方志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和教化育人作用。

  來源: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責編:常暢)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免费_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_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海口市| 龙胜| 和林格尔县| 镇康县| 西畴县| 阿合奇县| 杭锦后旗| 定西市| 辰溪县| 商城县| 景宁| 酒泉市| 苍山县| 临泉县| 扎兰屯市| 砚山县| 应城市| 黄梅县| 丘北县| 化州市| 额尔古纳市| 竹北市| 凉山| 平南县| 商都县| 开原市| 临武县| 济宁市| 柳河县| 黄大仙区| 双江| 历史| 揭阳市| 华池县| 礼泉县| 丹凤县| 新乐市| 遵义市| 太和县| 济宁市|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