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理解差異
2023-04-24
作者:劉雨微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近年來,認知心理學家研究了人們在感知和描述現實世界時存在的差異。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網站近日報道,該校心理學助理教授西莉斯特·基德(Celeste Kidd)等人發現,人們對日常生活常用詞語的概念與聯想大相徑庭,并經常高估對同一個詞語持相同概念的人口的數量?;卤硎?,人們對事物的概念性理解差異讓他們很難達成共識。
如何衡量人們對基本概念的定義差異是一個難題?;碌热藳Q定測量人們共享相同概念的可能性,并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需要判斷一種動物(如麻雀)是否與另外兩種動物(如鯨魚或企鵝)中的一種更相似;另一組需要對一系列美國政治人物做出同樣的相似性判斷?;卤硎?,如果人們對所展示的動物或政治人物的概念完全一致,那么所有的相似性判斷都應該是一樣的;如果人們對一個動物或一名政治人物的相似性判斷存在差異,這就說明人們對事物的抽象理解存在差異。
因此,研究人員大膽假設,人們更有可能以相似的方式看待普通動物。參與者不僅會共享更多概念,而且還會使用更多類似的高頻詞。相比之下,參與者不同的政治立場將產生不同的政治人物概念性理解,擴大概念性理解差異。但實驗結果顯示,即便是對待普通動物,參與者對其概念化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以企鵝為例,隨機選擇的兩個人對企鵝持有相同概念的概率只有12%,實驗中參與者對企鵝的定義分歧主要集中在它的輕重上。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參與者分別為動物和政治人物列出十組形容詞,然后為這些征集上來的特征打分。研究人員再次發現,人類在定義基本概念方面存在根本性差異。
大多數人對動物、政治人物等表面上看似清晰的事物在概念理解上存在差異。即使是普通名詞,也至少存在10—30種可量化的不同詞義變體?;卤硎?,這項研究將幫助專家跟蹤民眾對主要公共政策的看法是如何演變的,探討民眾在對政策的概念理解上是否存在更多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