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鐘義見 通訊員 徐立華)4月24日,吉林大學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讀書班輔導報告會(第二場)。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闡釋中國考古學百年發展道路與特色理論”為題作專題輔導報告。報告會由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喜平主持。
趙賓福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出發點,分享了對“四個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他帶領大家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考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結合個人多年研究經驗和具體實例,講授了中國考古學百年的歷史發展和特色理論,闡釋了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精髓要義。趙賓福圍繞堅持從材料出發,作出了有別于文獻歷史科學的特殊貢獻;堅持為歷史服務,成為了中國史學和世界史學的重要成員;堅持走中國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考古學理論體系;堅持與科技交叉,拓展了考古學研究領域并取得豐碩成果;堅持做文保先鋒,發揮了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基礎作用等“五個堅持”,介紹了考古學一百年中國特色與主要成就。他還圍繞走“中國化”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考古學理論方法體系的“三塊基石”;走“自主化”道路,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考古學理論方法體系的“四大法寶”;從“新要求”出發,憧憬下一個百年中國考古應該努力堅持發展的“八項原則”等三個方面,闡釋了中國考古學百年發展道路與特色理論和取得的豐碩成果。
趙賓福表示,新時代、新百年的中國考古學,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強學術、重證據、明方向、擔使命,以物論史、咨政育人,為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考古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吉大考古力量。
韓喜平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吉林大學考古學科創立50余年來,始終以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為目標,走出的近3000名畢業生,幾乎參與了國家所有重大考古工程、項目,在接續傳承和銳意創新中,使考古學不斷迸發新的生命力,為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喜平強調,要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理解考古學的發展脈絡,深刻認識考古學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意義,激發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中所蘊含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從而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聚合起堅守正道的定力、砥礪前行的動力和變革創新的活力,為鑄就巍峨聳立的中華民族精神大廈貢獻出吉大人的才智。
吉林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校部機關黨政職能部門、直屬管理機構、群團組織、派出機構、直屬服務機構主要負責人,各院級黨組織書記,各教學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