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問題在思想史上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不同思想家對文明都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在馬克思看來,人的實踐是解析文明的基礎,人的發展是評析文明的尺度,實現人的解放是共產主義文明的理想追求,這三者共同構成了馬克思文明觀的三重基本維度。
人的實踐:解析文明的基礎
近代西方文明研究深受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力求打破中世紀以來宗教神學的思想禁錮,突出對人本身的關注,站在人的視角而非神的視角考察人類社會,確證人類社會從自然蒙昧狀態走向文明開化狀態是依靠人的理性力量實現的,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與理性精神內在契合的文明社會。這一研究傳統一直延續到馬克思的時代,并衍生出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當中既有以基佐為代表的歷史學研究,也有以摩爾根為代表的人類學研究,等等。這些研究駁斥了神學史觀,主張人在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不可抹滅的進步意義。然而,在強調人的主體性的同時,卻又以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把“人”概括為人的一切“共性的抽象”,從“抽象的人”出發把握文明。于是,對人的研究就變成對人的思想觀念、內在本性和自我欲求的研究,對人類文明的求索便不可避免地深陷唯心主義的泥淖,文明被視為人思想觀念的產物,文明進步被視為人思想觀念的進步和自我欲求的滿足。
區別于“抽象的人”的邏輯進路,馬克思是基于人的本體性存在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的實踐活動解析文明,將文明研究置于人類實踐這一科學范疇以內。如恩格斯所說,“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文明歸根到底是處在各種特定社會關系當中的人的實踐創造物。
實踐是文明發展的內源動力。在馬克思看來,對文明發展起到根本影響的是物質生產實踐。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社會內在矛盾運動的驅動,整個社會發展呈現為辯證否定的“自我揚棄”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類社會不斷邁向進步的過程。生產力的發展為文明繁盛增添活力、注入動力,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構成文明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當然,肯定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進步趨勢,并不意味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會是一個直線式的坦途。事實上,這個過程乃是布滿曲折或是出現停滯、頓挫甚至倒退因素的過程,但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歷史走勢并不會改變,這也意味著文明同樣會在生產實踐的不斷發展中汲取到不竭的動力。
實踐活動塑造生成文明特質。馬克思把實踐視為表征“人的類特性”的一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人在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以自身為尺度去形塑外部世界,使對象的本然性狀朝著符合人的審美和需要的方向轉化,人的本質力量得到生動演繹,創造出燦爛豐富的文明成果。就此而論,文明從產生到發展都根源于人類實踐,從中淬煉生成文明的獨特內質。首先,文明是實踐范疇。文明是人類實踐的成果,沒有人類實踐就沒有所謂的人類文明。其次,文明是歷史范疇。人類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文明亦會跟隨實踐而不斷發展。最后,文明是社會范疇。文明是人類精神力和生產力共同創造的財富總和,它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顯著標識。
人的發展:評析文明的尺度
眾所周知,對資本主義的考察批判是馬克思思想理論的核心議題,資本主義文明作為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現代文明形態,人在這一文明形態中的發展境況就構成馬克思文明研究的重點。
馬克思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文明面”。資本主義創造出空前巨大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具有超越以往一切文明形態的歷史進步性。在馬克思看來,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在于“它創造了這樣一個社會階段,與這個社會階段相比,一切以前的社會階段都只表現為人類的地方性發展和對自然的崇拜”。資本主義文明為推動人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極大彰顯了人的意義和價值。首先,資本主義把世界上各個孤立地區的人群從相互隔絕的封閉狀態中解脫出來,結束了人類原先那種“閉關自守地滿足于現有需要和重復舊生活方式的狀況”,使世界逐步融為一體,改變了人類的交往方式,拓寬了人類的交往范圍,豐富了人本身的內涵。其次,資本主義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發達的社會生產,打破了以往人類對自然界被動依賴的狀態,使人不再匍匐于自然腳下,“使自然界(不管是作為消費品,還是作為生產資料)服從于人的需要”。最后,資本主義文明為勞動者創造了自由時間,為人拓展了追求自身發展的空間,培養了人的社會屬性,有助于催生新的社會因素。
馬克思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反文明面”。盡管資本主義為人的發展帶來許多有利條件,但這一切都只是虛假的“文明表現”。資本主義文明的根本弊病就在于:“文明的一切進步,或者換句話說,社會生產力(也可以說勞動本身的生產力)的任何增長……都不會使工人致富,而只會使資本家致富?!辟Y本主義文明是以“資本”為主體的現代文明形態,資本乃文明發展的導控力量,這就注定了文明發展的一切成就最終都是用于獻祭資本增殖。首先,資本的核心邏輯是無限式地“增殖自身,創造剩余價值”,實現這一目的必須不斷“吮吸活勞動”即對勞動者的剝削與壓榨,這無疑是一種以戕害人的生命和扼殺人的發展為代價的,“建立在勞動奴役制上的罪惡的文明”。其次,伴隨資本主義文明而興起的機器大工業,在釋放出巨大生產潛力的同時,也把人貶低為機器的“附庸”,人的創造能力在周而復始的機械化社會分工中遭遇扭曲,最終把人的全面發展導向了片面、畸形和殘缺的發展。最后,資本主義文明雖然改變了前資本主義時期人的發展受共同體束縛的情況,賦予人獨立自主的發展可能。然而,資本主義實質上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文明形式,個人在擺脫以往那種“人的依賴關系”而獲得一定的自由限度的同時,卻又墜入“對物的依賴關系”之中?!拔铩钡闹黧w性的凸顯與張揚意味著人主體性的遮蔽與消解,人被徹底“奪去身體上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動”而淪為“物”的奴隸,成為資本財富的狂熱競逐者。這樣一來,人的自我需要、能力施展和個性詮釋就只能被圈禁在狹隘的物化形式之中,人充其量就是資本牟利的“犧牲品”和“墊腳石”,而非文明發展的價值歸宿。
人的解放:共產主義文明的理想追求
“馬克思研究人類文明,其價值指向和追求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這就是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睘榱藢崿F人的解放,就必須把人從資本主義的枷鎖中解脫出來,使人享有充分自由。在此基礎上,人能夠擺脫勞動奴役,延伸拓展出更高層次的自我發展空間,注重創造能力的發揮,追求精神層次的提升,在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中涵養人的全方位和多樣化的文明素養。只有實現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文明階段的轉型躍遷,人完全解放的目標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追求才能真正達成。
個人的發展與他人的發展獲得統一?!懊總€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是共產主義文明階段的鮮明特征。這便意味著,社會成員之間的平等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個體的自我發展不再以剝奪他人的發展機會、擠壓他人的發展空間為代價,個體自由個性的呈現和自我潛能的發揮最終都是為了促進他人的發展,這就使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意愿都能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和認可。
人的勞動與人的發展獲得統一。共產主義作為根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文明階段,勞動不再是具有強迫性質的謀生手段,個人不再受限于固定的社會分工,不必僵化地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所要求的勞動技能,人能夠自主地從事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勞動。如此一來,“勞動會成為吸引人的勞動,成為個人的自我實現”,個人的能力將會在社會勞動中獲得全面豐富和提升。
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進步獲得統一。共產主義既是每個人智力和體力全面提升的文明階段,也是每個人才能和潛質全面發揮的文明階段,“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凝聚成為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強勁動力;另一方面,社會的全面進步也成為人全面發展的堅實依托,人的主體性、創造性以及自我超越性將得到完全展現。
?。ㄗ髡邌挝唬喝A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