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統籌考慮當前突出問題和未來發展需要,在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的基礎上進行再調整、新改革??茖W技術、金融監管、數據管理、鄉村振興、知識產權、老齡工作等重點領域的機構改革推動政府間關系呈現出新氣象、新格局。
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是解決大國治理難題的基本經驗。機構改革的關鍵是要實現宏觀調控得好和微觀放得開相結合。一方面,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科技委員會兩個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派出機關;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科技工作等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頂層設計,對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體制進行調整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在人員編制上實行瘦身、強化和賦能相結合。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人員編制按照5%的比例進行精減,收回的編制主要用于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中央垂管派出機構不納入統一精減范圍;為確?;鶎佑腥擞袡嘤形?,保證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事情有人辦,對縣、鄉兩級人員編制不作精減要求。
持續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構建職責明確的政府治理體系。職能決定機構。不同層級各有其職能重點,因此需要合理配置各層級間職能。健全政府縱向職責體系是確保各層級政府高效運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本次機構改革重點強化了金融監督管理的中央事權地位,減少中央和地方職責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項。屬于中央事權、歸中央負責的事項,由中央設立垂直機構實行規范管理。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等體現了進一步科學設置中央和地方事權,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系的改革方向。金融監督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規則標準要由中央統一制定。為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機構安全、穩健、高效運行,本次機構改革統籌優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設置和力量配備,進一步明確監管事權和職責,實現差別化監管,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地方政府設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專司監管職責,不再加掛金融工作局、金融辦公室等牌子。事權調整后,行政資源配置、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也向縱深推進。
確保機構設置上下貫通,提高政府執行力。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國政令暢通的基本要求是優化機構體系。機構是職責的載體,明確了各級政府之間的職責劃分,也就確定了權力的劃分與機構的歸屬。中國政府機構設置的典型特征是“橫平豎直”“上下對口”“左右看齊”。在明確中央事權、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的基礎上,還需要優化組織結構,完善政令統一、運行順暢、執行高效、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對于中央專有的事項由中央垂直管理,其設在地方的機構均屬中央在地方的派駐機構,由中央政府進行垂直管理,在人事、財政和編制上與地方政府脫鉤,地方政府沒有必要設立類似的主管部門。這樣既能更好地發揮中央政府管全局、管方向的作用,又可以使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做好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從而精簡地方政府機構、降低行政成本。
實現政府各部門有效銜接,推動各項工作協調行動、高效運行。理順部門職責關系,真正實現上下左右有效銜接。一是組建機構以便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作為黨中央職能部門,統一領導國家信訪局;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基礎上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作為黨中央辦事機構;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組建國家數據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二是在理順部門職責分工中推進職能劃轉,確保權責一致。職能劃轉和機構調整緊密相連,改革的內在關聯性和互動性很強。本次機構改革中,涉及中央社會工作部、民政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科學技術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若干個黨和國家機構相關職責的劃入、調整和優化。為實現履職到位、流程通暢的目標,在改革中涉及職能有機統一、機構人員職能整合、業務工作融合、機制流程銜接等多個重點任務。
推動黨和國家機構在職能優化協同高效中實現系統集成,提高政府效能。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機構之間職責調整和地位變化的重要方向是克服重要領域各部門、各方面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現象,確保改革整體聯動,形成總體效應。為此,需要抓緊制定和修改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實現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的有機統一。
優化條塊關系,規范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堅持中央和地方一盤棋,在中央統一指揮和統籌下,理順條塊關系,形成條塊暢達的局面。條條和塊塊的職責是執行黨中央決策。中央部委發揮屬事責任,做好對本行業本系統的指導和監督;地方政府履行屬地責任,結合地方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中央部委創新監管方式,在金融等領域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讓條塊權責更加協同、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首先,強化垂直管理的力度。垂直管理有利于確保中央政令的統一、暢通和政府過程的高效快捷。本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建立了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在31個?。ㄗ灾螀^、直轄市)設立省級分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并且繼續實行在全國范圍內的垂直管理模式。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機構均使用行政編制,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范管理,執行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標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垂直管理的條條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在工作上應該相互支持、配合和協作。其次,在地方分級管理的事項上突出條抓塊統的導向。為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省、市、縣各級涉及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的機構職能都與中央部委基本對應。中央部委統管本領域的重要業務,對口領導或者指導下級職能部門開展工作。理順條塊關系的方向是既要有利于中央部門集中精力抓大事、謀全局,又要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因地制宜做好工作。健全政府職責體系是把這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的重要措施。再次,健全條塊間的協商機制。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優勢是條塊協商治理。中央部委或派出機構在決策時經常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見建議,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為地方政府提供指導和幫助,條塊雙方加強聯系和溝通,經常性地交流信息。
?。ㄗ髡邌挝唬何髂险ù髮W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