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與數字化同步發展的新階段,老齡化和數字化交互疊加、相互影響,社會經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深刻把握老齡化和數字化的本質特征、發展趨勢,深入分析老齡化與數字化發展的耦合機理,探尋老齡化背景下數字化高效發展路徑,發揮數字化對老齡化社會經濟運行的積極作用,推動二者之間實現良性聯動發展,對于促進社會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老齡化與數字化同步發展
老齡化和數字化已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人類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需求的重要應對策略。人類實現生存和發展需求目標的重要條件,是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擺脫自然約束。實現時間上的自由,要求單位時間內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自然生命的不斷延長;實現空間上的自由,要求提高物理空間跨越的速率和滿足物理空間跨越的時間要求。前者表現為自然生命的延長,后者表現為自然認知能力的提高;前者是目標實現的基礎,后者是目標實現的手段;前者驅動人類不斷追求自然生命的延長,后者驅動人類不斷追求技術進步。
老齡化是追求自然生命延長的結果,數字化是追求技術進步的結果。自然的無限性,決定了人的認知欲求的無限性、發展需求的無限性、提高自然認知的手段與基礎條件追求的無限性。因此,老齡化和數字化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滿足生存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人類社會進階的顯著標志和重要發展趨向,且將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發展。
耦合性:聯動發展的基礎
作為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求的手段和基礎條件,老齡化和數字化在發展目標、發展主體、發展客體上具有天然的統一性、耦合性,構成二者聯動發展的重要基礎。
老齡化和數字化存在目標趨向耦合。老齡化是人類努力延長自我自然生命,以期擺脫時間約束,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結果;數字化是人類為了更好地認知自然,并進行自我組織管理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其根本目標是提高人的生產和生活效率,降低人類認知自然的時間和空間阻礙。二者的目標指向性趨同。目標趨向耦合機理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以人的生存和發展需求滿足為核心,必須一切從人的需求出發,制定老齡化和數字化發展的戰略方針、決策部署、政策法規,及時調整與防范發展進程中的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以及各類風險隱患等,確保數字技術發展服務于人的發展需求,使人的自然生命的延長更好地促進技術進步,真正實現人的自然生命延長的同時,其生存與發展能力不斷提升,老而不衰、老而有為。
老齡化和數字化存在主體耦合。老齡化是人的老齡化,數字化是人的數字化。數字化雖然涵括物的數字化和人的數字化,但物的數字化在本質上是為人的數字化服務,是通過物的數字化幫助人更好地實現時空上的自由,主體核心仍然是人。因此,老齡化和數字化存在“主體同一性”的耦合機理。老齡化和數字化主體的耦合性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強調了數字化為老齡化服務、以數字技術為手段提升老齡人口生存和發展能力的必要性。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在數字技術的認知、接受、應用上具有不同的特征,高齡人口對于數字技術的理解與掌握相比其他人口更有其獨特性。因此,在數字化進程中必須充分考慮高齡人口的基本特征,以確保二者的有機融合。
老齡化和數字化存在時間耦合。數字化始于20世紀末,與此同時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兩者相伴而至、相隨而行,具有時間耦合性??萍歼M步帶來社會結構的穩定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推動人類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自然生命不斷延長,使高齡人口在人口結構中的比重提升成為必然。二者的時間耦合機理決定了數字技術養老發展不能滯后于老齡化發展需求,數字技術需要有效發揮弱體力化需求、高智能化賦能等技術特征,在滿足高齡人口自身生存需求的同時,使高齡人口的經驗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發展,更好地促進人類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拓展聯動路徑
政策聯動完善數字養老體系。國家政策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指揮棒、定盤星、穩定劑、防風墻。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老齡化、數字化所帶來的深刻影響,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數字強國戰略,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為我國老齡化、數字化背景下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有效應對老齡化和數字化的“雙化”效應,既要強化法律制度的規范性、體系化,又要切實打通政策島鏈,實現老齡化與數字化的融合發展,以充分發揮政策聯動加倍效應。首先,建立新的適應老齡化和數字化的社會規制,將社會需求轉化為制度層面的創新,加強國家、市場和社會的互動,推動構建與老齡化和數字化相適應的公共政策,讓社會規制成為新的數字紅利、數字普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深度融合應用數字技術的新興產業形態,倡導建立以數字技術為手段、以全齡包容為導向的設計、評估與服務政策體系,推進構建老齡健康支持體系,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提高老齡社會治理水平等各項具體工作。最后,強化數字技術手段對政策執行的監察督導作用,確保政策執行不走調、不變形、不打折扣,使應對“雙化”真正做到有政策、有執行、有實效。
產業聯動促進數字“銀發經濟”發展。發展數字養老、實現老齡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是“雙化”背景下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應有選擇。第一,深刻分析老齡社會的需求結構、需求層次和需求偏好,加強頂層設計,進行整體規劃。第二,進一步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中的應用。第三,深刻把握體系化、標準化、規?;?、個性化、適老化等發展趨勢,大力推動適老型數字平臺建設,高質量打造老年大數據體系和運營體系。第四,從產品和服務兩端發力,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不斷拓展產品應用場景,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賦能老齡產業轉型升級,打通從產業到應用的全產業鏈條,在提升高齡人口福祉的同時,促使數字“銀發經濟”真正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創新聯動實現社會效益達成。有效應對“雙化”背景下社會經濟出現的新局面、新問題,需要切實立足國家發展戰略,抓住老齡社會轉型和數字社會轉型的關鍵節點,最大限度地釋放數字技術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推動二者創新聯動發展。首先應以加強適老型數字標準體系建設為引領,強化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智慧養老平臺適配聯通,切實打破“數據孤島”。其次應立足老齡社會實際,注重增強數字化發展的適老化理念,加大適老型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研發力度,實現產品和服務的精準匹配。再次應強化數字創新成果普及,全方位提升高齡人口數字技術素養、數字技術產品與服務接受意識、應用能力,徹底消除代際數字鴻溝。最后應加強“雙化”專業型人才培養,培養一大批既懂數字技術,又懂高齡人口特征的復合型人才,為“雙化”提供堅實的人才儲備和不竭動力,為建設老年友好型數字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ㄗ髡邌挝唬汉笔∩鐣茖W院社會學研究所)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