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中東歐國家入盟與歐盟的機制創新

2023-04-28 來源:《俄羅斯學刊》2023年第2期
    中東歐國家入盟增加了歐盟內部的異質性。為減少異質性、在向中東歐國家擴大的同時繼續深化歐洲一體化,歐盟在擴大機制、決策機制及監督、預警和懲戒機制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其中,《歐洲協定》、入盟前戰略和強化入盟前戰略、穩定與聯系進程、加強版入盟進程和合作與核查機制專為中東歐國家而設;創新的決策機制以及入盟標準、《歐盟條約》第7條、法治框架和法治條件機制雖適用于所有歐盟成員國,但實際上,入盟標準主要在中東歐國家使用,《歐盟條約》第7條首先在波蘭和匈牙利啟動,法治框架和法治條件機制也分別在波蘭和匈牙利實施。歐盟的機制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減中東歐國家的異質性和深化歐洲一體化,但中東歐國家的異質性遠未消失。歐盟將繼續創新機制以減弱它們的異質性,還是包容它們的異質性,推動歐洲的多速發展,值得關注。不管這樣,中東歐國家入盟為歐洲一體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歐洲一體化將在擴大與深化的互動中向前推進。
    相較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歷次擴大的對象國,中東歐國家數量最多、異質性最大。如何向它們擴大并在擴大的同時繼續深化歐洲一體化,成為歐盟面臨的巨大挑戰。為應對挑戰,歐盟實行了一系列機制改革和創新。
    一、擴大機制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東歐國家紛紛提出加入歐盟的要求。為幫助它們盡快縮小與歐盟老成員國的差距,歐盟在擴大機制上進行了創新。
    (一)《歐洲協定》
    《歐洲協定》是特殊形式的《聯系國協定》,專為2004年和2007年入盟的中東歐國家而設,為這些國家的入盟進程提供法律框架。
    (二)入盟標準
    1993年6月,歐洲理事會哥本哈根會議提出入盟標準即“哥本哈根標準”。這是歐盟第一次制定明確的入盟標準?!案绫竟鶚藴省辈恢贿m用于中東歐國家,而是所有申請入盟的國家必須滿足的標準。
    (三)入盟前戰略和強化入盟前戰略
    1994年12月,歐洲理事會埃森會議通過入盟前戰略。1997年12月,歐洲理事會盧森堡會議通過強化入盟前戰略。這兩個戰略的目的是幫助中東歐國家盡快達到入盟標準。
    (四)穩定與聯系進程
    穩定與聯系進程是歐盟專門為西巴爾干國家而設,以西巴爾干國家入盟為目標。1999年6月,穩定與聯系進程啟動。2001年以來,西巴爾干國家先后與歐盟簽署《穩定與聯系協議》。2003年6月,歐洲理事會薩洛尼卡會議提出加強穩定與聯系進程的途徑和方法,包括建立歐洲伙伴關系。2004年3月,歐盟理事會決定在穩定與聯系進程框架內建立歐洲伙伴關系。
    (五)加強版入盟進程
    2020年2月,歐盟委員會針對西巴爾干國家提出加強版入盟進程,除入盟談判的第34章“機構”和35章“其他問題”外,將其余33章分為6組,每組談判作為一個整體開啟,開啟每組談判和結束單個章節之間有時間限制,最好在一年之內完成。對候選國所需改革及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進程中取得的成果予以獎勵,對改革和滿足入盟條件方面的嚴重或長期停滯甚至倒退實施制裁。3月,歐盟理事會同意了歐盟委員會的提議。2021年6月,黑山和塞爾維亞在與歐盟的政府間會議上接受了上述擴大方法。
    二、決策機制
    早在中東歐國家入盟前,歐盟就開始機構改革,創新決策機制,以保障東擴后機構的正常運轉和決策的有效進行。從2001年簽署、2003年生效的《尼斯條約》到2007年簽署、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條約》,歐盟主要從兩個方面對三大決策機構——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進行改革。
    (一)限定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規模
    為保證歐盟擴大后的效率,如何限定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規模成為歐盟需要解決的問題。
    1.限定歐洲議會規模
   《尼斯條約》規定:中東歐八國與塞浦路斯和馬耳他入盟后,歐洲議會議員的數目不得超過732人。200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便是根據《尼斯條約》確定的代表名額進行的。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后,歐盟給兩國的代表名額分別為35人和18人,以至歐洲議會議員數目一度達到785人?!独锼贡緱l約》將歐洲議會規模限定為不得超過750人。不過,由于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時《里斯本條約》尚未生效,各國的議員數目只是在《尼斯條約》的基礎上有所調整。2014年和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各國應選舉的議員數目則按照《里斯本條約》的規定執行。
    2.限定歐盟委員會規模
    歐盟東擴前,歐盟委員會由20名成員組成?!赌崴箺l約》附加的《關于歐洲聯盟擴大的議定書》規定:當歐盟擁有27個成員國時,委員會成員數應少于歐盟成員國數。然而,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歐盟擁有27個成員國后,每個成員國一名委員的狀況沒有改變。2013年克羅地亞入盟后,委員人數增加到28人。2020年英國脫歐后,委員人數減至27人。
    (二)改革歐盟理事會特定多數表決制
    根據不同議題,歐盟理事會采用三種不同的決策方式:簡單多數、特定多數和一致同意。特定多數是歐盟理事會最廣泛使用的表決方式,約80%的歐盟立法都以此方式表決。中東歐國家入盟對歐盟理事會決策方式的影響集中體現在特定多數表決制的改革上,即擴展特定多數表決制的適用范圍和修改特定多數表決制的投票規則。
    三、監督、預警和懲戒機制
    為保證中東歐國家入盟后不偏離歐洲一體化軌道,歐盟出臺并使用了若干監督、預警和懲戒機制。
   (一)合作與核查機制
   合作與核查機制是歐盟委員會在2006年12月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即將入盟之際特為兩國而設。這是歐盟歷史上第一次對新入盟的成員國實行監督。2019年10月和2022年11月,歐盟委員會相繼指出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在合作與核查機制下取得的進展已足以滿足它們入盟之時的承諾。但直到現在,該機制尚未取消。
   (二)《歐盟條約》第7條
   《歐盟條約》第7條的制定和完善并非完全由中東歐國家而起,也并非專門針對中東歐國家,而是對所有歐盟成員國有效,但它卻首先在中東歐國家啟動。2017年12月,歐盟委員會建議歐盟理事會對波蘭啟動《歐盟條約》第7條。2018年9月,歐洲議會建議歐盟理事會對匈牙利啟動《歐盟條約》第7條。
   (三)法治框架
    2014年3月歐盟委員會出臺的法治框架不是專為歐盟的中東歐成員國而設,但與中東歐成員國有一定的關系。2016年1月,歐盟委員會對波蘭實施法治框架。6月,委員會通過有關波蘭法治的意見,評估當前形勢。7月、12月和2017年7月,委員會向波蘭發出三份法治建議,闡述對波蘭法治的關切,并就如何解決這些關切提出建議。鑒于波蘭沒有采取委員會建議的行動,12月,委員會在發出第四份法治建議的同時,建議歐盟理事會啟動《歐盟條約》第7條。
   (四)法治條件機制
   法治條件機制的出臺直接源于對波蘭和匈牙利的懲戒。2020年12月16日,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有關法治條件機制的條例。2021年1月1日,條例生效,其具有約束性并適用于所有歐盟成員國。2022年4月,歐盟委員會對匈牙利啟動法治條件機制。
   觀察中東歐國家入盟和歐盟的機制創新,引起對兩組關系的思考。
   一是異質與同質。與相對同質的歐盟老成員國相比,中東歐國家歷史上屢遭侵略,經濟較為落后,西方民主傳統較為薄弱,尤其是經歷了40余年的社會主義時期,異質性顯著。歐盟的機制創新在相當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減弱這種異質性。從為中東歐國家入盟設置標準并提供各種機制和工具,助推它們逐步與歐盟老成員國趨同,到設立各種監督、預警和懲戒機制,約束乃至糾正中東歐成員國不合歐盟規范的行為,歐盟通過機制創新在幫助中東歐國家克服異質性、加強與歐盟老成員國的同質性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中東歐國家的異質性并未隨入盟徹底消失,有時還會明顯地表現出來。近年來匈牙利和波蘭與歐盟的沖突便是例證。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是出臺更多更有效的機制管控進而減少中東歐成員國的異質性,還是包容它們的異質性,接受進而推動歐洲的多速發展,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問題。不管這樣,中東歐國家的異質性為歐洲一體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中東歐國家在被塑造的同時,也塑造了歐洲一體化進程。
    二是擴大與深化。擴大與深化是歐洲一體化發展的兩大主題,二者的關系即擴大“稀釋”還是促進深化亦是學術界爭論的話題。從中東歐國家入盟與歐盟的機制創新出發看待擴大與深化,不難發現,一方面,中東歐國家入盟增加了歐盟內部的異質性,加大了成員國間的利益差異和立場分歧,不利于歐洲一體化的深化;另一方面,歐盟的機制創新有助于減少中東歐國家的異質性、推動歐盟同質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擴大將促進歐洲一體化深化。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責編:李想)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免费_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_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界首市| 英山县| 盐亭县| 台南市| 三门峡市| 体育| 建德市| 瓦房店市| 濮阳县| 米泉市| 乡城县| 翼城县| 大荔县| 广饶县| 得荣县| 宜章县| 全州县| 广州市| 宁都县| 札达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武宣县| 乡宁县| 勐海县| 蓝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开封县| 安宁市| 阿拉善盟| 从江县| 福州市| 鲜城| 彝良县| 彰化市| 越西县| 广昌县| 桃园市| 溆浦县| 桓仁| 建德市|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