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底蘊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傳統,形成了我們的文化特色。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我們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是迎接當前國際社會各種挑戰、在世界發展中與時俱進而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基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于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而我們的民族自強則必須以我們的民族文化為魂,只有深刻體悟我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底蘊,才能為我們民族的社會共同體及命運共同體提供行穩致遠的核心靈魂和精神動力,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根脈。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文化建設,使我們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具有文化自覺和民族自信。 (閱讀原文)
以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時代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需要以正確的歷史觀思維來審視中華民族的緣起、走向與未來,這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的核心是堅持融匯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要科學分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歷史條件,準確看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與歷史規律。 (閱讀原文)
發揮好數字技術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重要作用
“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慮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實際,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政策舉措,營造環境氛圍,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歷史發展脈絡表明,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系統化的嵌套結構體系,是經濟資源、公共服務、場域情境等結構性要素與各民族價值認同的深度融合過程。順應新時代要求,以數字技術融入各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促進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文化上兼收并蓄,逐步實現各民族全方位嵌入,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閱讀原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治保障與完善路徑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穩定發展的基石,也是今后我國相當長時期民族研究的戰略方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應當立足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破解法治保障中的難題,在中央主導下制定和實施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法,建立和完善多元一體的法治保障模式。通過內力與外破相結合的形式,以協同共治的社會治理方式為重點,立足于立法工作、法律實施、效能評估、民族事務、普法宣傳五個維度,探索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治保障的合適路徑,為新型民族關系的發展提供公平公正、及時有效的法治保障,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注入強大的法治動力與活力。 (閱讀原文)
以“大統戰”思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大統戰”思維在民族工作中的運用,其鮮明主題與統一戰線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高度契合,二者有機統一。運用統戰思維方法,發揮統一戰線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凝聚共識、爭取人心的獨特優勢,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價值。 (閱讀原文)
以新時代古籍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古籍是中華民族記憶及其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大寶庫,它以自己的內蘊以及發展歷程,豐富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展示了它的心路歷程。這個寶庫包括中國古代以經史子集四庫為核心的學術體系及其知識系統的所有方向,體現了中國文明的知識及其思想的全方位進步,是中國乃至世界某些地區古代文化的重要傳承路徑、集中展示的場所。對它的系統整理、保存與研究,有助于厘清保護中華文化及其命脈,展示中華民族發展史,呈現中華民族為本民族乃至人類命運的奮斗史,而傳承路徑更一目了然。 (閱讀原文)
?。ㄌ貏e聲明:學者排序不分先后)
推薦閱讀:
【二十大·二十題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科學指引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