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考古新發現與史料記載不同引關注

2023-04-26 來源:新華社

  鄴南城宮城區兩座大殿,文獻記載是左右并列,考古發現卻是前后對峙。近日,鄴城考古新發現與史料記載之間的差異引發關注。

  位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的鄴城遺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北方的重要都城。其建筑理念和格局對隋唐長安城、宋東京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以至日本列島上的平城京、平安京,朝鮮半島上新羅王京等都有影響。中國人民大學牛潤珍教授等學者認為“鄴是中世紀東亞都城城制系統之源”。

發掘于鄴城遺址宮殿區206號大殿南側的蓮花覆盆礎石。新華社記者范世輝 攝

  鄴城遺址分兩個部分,鄴北城為東漢末年曹操所建,是曹魏和十六國后趙、冉魏和前燕的都城;鄴南城為北朝晚期高歡所建,為東魏、北齊的都城。

  白云蒼狗,白駒過隙。到二十世紀,除曹操始筑的銅雀臺和金鳳臺地面可見遺存,鄴城遺址的主體已湮沒于黃土之中。

  2015年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建的鄴城考古隊對鄴南城宮城核心區域進行了持續勘探與發掘,發現了包括206號和209號兩座大型宮殿遺址在內的一批大型宮室建筑及附屬設施,出土了大量高級別的建筑材料和宮廷器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沈麗華說:“206號大殿是鄴城考古近40年來正式發掘并全面揭露的第一座大型宮殿遺跡,也是鄴城遺址目前發掘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筑。該建筑基址呈橫長方形,殿堂主體坐北朝南,以大殿為中心,鋪砌精美花紋圖案的卵石甬道與周圍廊房、復廊、夯土墻等附屬建筑組成了一個封閉式院落?!?/p>

發掘于鄴城遺址宮殿區206號大殿前的卵石甬道。新華社記者范世輝 攝

  作為宮城后宮區中軸線上規模最大的兩座建筑,考古人員認為206號和209號分別是皇帝和皇后的寢宮。鄴南城帝后寢宮的名字史料上有記載,《鄴中記》等史料說,“昭陽殿后有永巷,巷北有五樓門,門內則帝后宮,嬪御所居處也。有左右院,左院有殿為顯陽,右院有殿名宣光?!庇钟惺妨献鳀|魏北齊鄴都宮城平面圖,顯示“宣光殿在左,顯陽殿在右”。因為有明確記載,之前有關書籍資料中,鄴南城宮城平面圖都是將顯陽殿與宣光殿左右并列,相關論者也據此進行研究討論。

  鄴城考古新發現的建筑基址表明,昭陽殿后沒有左右院,也沒有左右殿,宮城里是沿中軸線分布的前后兩座大殿,格局如同北京故宮的乾清宮和坤寧宮。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鄴城考古隊負責人何利群說:“據目前的考古勘探和發掘材料,從殿堂的規制、所在方位以及與中軸線上其他大型建筑的距離和相對關系分析,206號大殿應該處于后宮區中軸線上第一大殿的位置,與2021年發掘的209號大殿規模相當,兩殿前后并峙,并通過廊房連接,建筑雄偉,裝飾華麗,結構嚴謹,功能齊全,為探索北齊宮城內帝后寢宮的位置、規模及形制提供了重要線索?!?/p>

史料記載的顯陽殿與宣光殿位置圖及發掘的206號、209號大殿位置圖(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范世輝 攝

  206號和209號大殿遺址中出土大量珍貴的遺跡和遺物,有精美的蓮花礎石、摩尼寶珠紋鋪地石和砌成圖案的卵石甬道。建筑群從整體到局部、從主體建筑到附屬設施均呈現出“中軸對稱”的設計理念和建設布局,為研究東亞都城規劃建設史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巖石指出,這一發掘不僅有助于了解北朝晚期大型宮殿建筑群的建設理念、空間布局、建筑結構和工程技術,還對研究后代都城制度演變,如確認北京故宮建筑格局的源頭等課題,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責編:齊澤垚)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免费_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_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邛崃市| 安远县| 龙口市| 南雄市| 东海县| 凤山县| 红桥区| 鄂托克前旗| 尼玛县| 诸暨市| 苏尼特左旗| 永丰县| 广宗县| 探索| 新沂市| 康平县| 涿鹿县| 广昌县| 凤冈县| 新干县| 黄梅县| 桃江县| 大关县| 行唐县| 涟源市| 临城县| 开鲁县| 金川县| 宜宾市| 汽车| 天门市| 扎囊县| 定边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大姚县| 建宁县| 广昌县| 谷城县| 梁山县| 阿城市|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