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強調要“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我們積極學習借鑒世界其他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經驗,從我國具體實際出發,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多元化的拔尖創新人才選拔方式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等于精英教育,不等于讓學生每門科目的成績都優秀。而且,成績好也不等于拔尖,對單一測試分數的過分依賴,可能會使我們忽略真正的拔尖創新人才。為了有效甄選拔尖創新人才,全球各國積極探索并實施多元化的選拔方式。如有的國家采用標準化測驗考察天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好奇心、冒險精神等興趣和個性特征,或采用提名法選拔天才兒童,即由目標對象最熟悉的他人(包括家長、教師和同伴等)描述其是否具有拔尖創新特征。除使用提名法和測驗外,有的國家還使用相對量化的行為核對表法來選拔天才兒童,即按照提供的天才兒童行為核對表,將兒童的日常表現與一系列可能與拔尖創新相關的行為指標進行比較,然后對符合的程度進行評估。該方法能夠通過多個維度和指標考察并選拔天才兒童,有利于提高對潛在天才兒童的鑒別能力。
多年來,我國更多采用競賽的方式選拔拔尖創新人才。盡管如今很多學科競賽和科技競賽都已不再加分,并且從2020年起大學自主招生也已經廢止,但無論學科競賽還是科技競賽都沒有因此而停辦。如《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的通知》提到,針對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仍有44項,其中,自然科學素養類競賽23項,人文綜合素養類競賽12項,藝術體育類競賽9項。另外,《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也提到,拔尖學生主要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計算機五個學科中選拔和培養,中學負責推薦品學兼優、學有余力、對基礎學科具有濃厚興趣的高中一年級和高中二年級學生參加報名,而且學生相應學科成績排名應在年級前10%,或者綜合成績排名在年級前15%??梢?,學科性的競賽和成績仍是我國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最主要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選拔真正的拔尖創新人才,是我國當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任務。一方面,要優化、創新奧林匹克競賽等測驗選拔拔尖創新人才的途徑,如增加能夠考查學生解決真實問題、靈活運用跨學科知識創新性解決問題能力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引入或開發科學有效的多元化路徑和方法,通過多個維度、指標考察并選拔天才學生,使具有拔尖創新潛力的學生得到培養的機會。
重視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當前,跨學科人才成為時代所需。學科交叉融合不僅存在于理工學科,也涉及人文社會學科。世界各國在重視理工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實施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以培養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一方面,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表現優異的兒童保留了專門的鑒別與培養渠道。如新加坡針對在藝術、音樂、繪畫、體育等方面表現優異的兒童,要求在家長申請的基礎上,通過專業測試進行選拔,同時為這些天才兒童提供豐富的專門性課程。藝術特選課程(Art Elective Programme)就是通過提供擴充藝術課程、研討會、社會項目等機會為有藝術天賦的學生專門設置的。另一方面,為提升所有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全面素養做出了很多嘗試。如美國在重視社會研究、語言藝術、閱讀、藝術、音樂、戲劇、舞蹈等學科和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同時,也為拔尖創新人才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課程及學科,以培養其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及藝術能力等多方面素養,助其在未來成長和工作過程中應對不確定的壓力和挑戰。
為了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即選拔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我國于2020年出臺《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要求高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收優秀人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理工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得到了高度重視,如只有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二等獎(含)以上成績的學生,才可以報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強基計劃。雖然“強基計劃”將學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合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改變了自主招生考核注重考查學科知識的做法,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依然非常重視單一或多門學科成績排名及競賽成績等。如有研究發現,強基計劃的試點高校依然強調學科競賽的成績與證書,36所試點高校中有31所高校要求學生提供全國青少年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獲獎等級證書。另外,諸多高校的“強基計劃”對理工學科的重視程度顯然高于人文社會學科,如清華大學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方案中的理工學科招生專業有8個,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僅有3個。換言之,“強基計劃”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仍面臨著巨大挑戰。
因此,要切實培養跨學科的拔尖創新人才,不僅要加強基礎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研究能力,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知識基礎,更要通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及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增強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真正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體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一體化的培養體系能夠使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不會出現“斷層”或“停滯”現象。世界上很多國家形成了從基礎教育“英才計劃”“天才兒童培養計劃”等到高等教育階段的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換言之,一體化的培養體系成為全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最顯著的特征。無論是從宏觀層面的培養計劃,還是從微觀層面的課程改革,都體現了全球很多國家一體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美國從宏觀戰略層面的培養計劃出發,建立了針對天才兒童直通大學的學習計劃,并為這些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制定不同水平的課程體系,配備卓越的教師隊伍,持續培養天才兒童的拔尖創新能力。從微觀層面的課程改革來看,為了培養科技領域拔尖創新人才,日本積極推進“從小到大”的課程改革系統工程,小學開設計算機編程課程,吸引更多兒童熱愛科學,初中強化STEM教育,喚起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學習熱情,高中培養科學思維,奠定科技創新基礎,大學設置“AI+”專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還處于地區或學校自主摸索和試驗階段,區域之間、學校之間、中小學與高校之間尚未形成有效聯動,距離形成系統、科學、成熟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礎和環境還存在一定距離。為此,我國急需探索并建立大學、高中、初中和小學縱向貫通的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要在宏觀戰略層面制定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制度,使縱向貫通一體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成為現實。另一方面,要重視義務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只有從早期選拔培養開始,才能為其迅速成長奠定堅實基礎,進而有利于持續且有針對性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綜合能力。
?。ㄗ髡邌挝唬赫憬瓗煼洞髮W教育學院;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