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鑫:全球文明倡議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及實踐路徑

2023-04-25 來源:《當代世界》2023年第4期
    內容提要:全球文明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一樣,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支柱。全球文明倡議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感召力;著眼當今世界之變,具有重要引領力;依托中國發展實踐,具有強大公信力。加強全球文明倡議的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既要理論化,也要故事化、生動化;既要精神化,也要物質化、生活化;既要主體化,也要客體化、精準化。不斷提升全球文明倡議對外傳播的實效,需要更加重視瞄準青年群體,更加重視用好社交媒體平臺,更加有針對性地做好對外精準傳播。
    關鍵詞:全球文明倡議;文明交流;對外傳播;話語體系
    作者簡介:孫敬鑫,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該倡議一經提出,便贏得參會各方積極響應,成為國際輿論討論的熱詞。正如伊朗伊斯蘭聯合黨總書記阿薩杜拉·巴達姆齊安在接受專訪時所言,伊方對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感到“非常欣喜”,并認為有責任響應這一倡議。向國際社會深入闡釋中國領導人提出的這一重大主張,生動講述全球文明倡議的故事,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充分做好對外傳播時的話語轉換。
    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倡議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全球文明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一樣,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支柱。該倡議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眼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探索和歷史進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具有深遠影響。
    第一,全球文明倡議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感召力。中華文明經歷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淀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獨腳難行,孤掌難鳴”,這些經典論述彰顯了中華文明的靈魂與精髓。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隊和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佛教東傳、“伊儒會通”,以及后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等,見證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的歷史,書寫了中國同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段段佳話。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不僅吸引了漢學家的關注,也吸引越來越多海外普通民眾感知和喜愛中國文化。2022年,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在全球30個主要國家開展的調查顯示,海外受訪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印象較好,平均打分為7.2分(滿分10分)。在海外受訪者心目中,中國制造(49%)、長城(48%)、飲食/中餐(44%)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
    全球文明倡議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情懷,它承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重視文明的歷史傳承性,強調不同文明間的平等性,倡導各文明間的互鑒性,對當前的全球文化治理具有重要意義。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2022年的調查顯示,海外受訪者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認可度最高的三個領域分別是:科技領域(7.6分)、經濟領域(7.4分)和文化領域(7.1分)。17%的海外受訪者了解中國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鑒,認知度僅次于“一帶一路”倡議(25%),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7%)持平,分別有70%、71%、71%的受訪者認可文明交流互鑒對個人、國家及全球治理的積極意義。如今,全球文明倡議的正式提出,必將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二,全球文明倡議著眼當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具有重要引領力。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等疊加影響。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歷史之變、時代之變。人類社會正在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數量之多、程度之深、規模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能源、糧食、氣候、生物、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型安全威脅接踵而至,美西方挑起的“新冷戰”風險加大,地緣裂痕不斷擴大,單邊主義大行其道,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更具全局性、復雜性、不確定性?;馊祟惷媾R的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既需要依靠物質的手段攻堅克難,更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誠意正心。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同年12月,又通過了關于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第A/RES/57/249號決議,另有統計顯示,全球四分之三的沖突與文化層面有關,因此推動文明間的對話交流和互學互鑒,對于和平、穩定與發展不僅至關重要,而且是當務之急。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關于加強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提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2019年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這些重要論述,直至本次對話會上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充分彰顯了中國領導人的天下情懷和全球擔當,成為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
    第三,全球文明倡議依托中國發展實踐,具有強大公信力。對內,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在處理各民族關系時,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對外,面對基于所謂西方“普世價值”的“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中國不遺余力促進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努力搭建文明交流互鑒平臺,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有效推動中華文明與各國文明美美與共、和合共生,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如此,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斷迸發新活力,在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過程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2019年5月,面對美西方國家再次掀起“文明沖突論”逆流,中國成功舉辦了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平行分論壇、亞洲文化嘉年華、亞洲文明周四大板塊共110余場文明交流活動,打造了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的新平臺。2019年11月和2022年1月,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先后舉辦了兩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凝聚起各方求同存異、共同行動、交流互鑒、共迎挑戰的共識。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讓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運動再度攜手,奏響了全人類團結、和平、友誼的華美樂章,開啟了“一起向未來”的美好愿景。作為當前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產品,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和抓手,“一帶一路”在近十年的建設過程中,致力于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逐步成為文明之路。
    切實加強全球文明倡議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設
    作為一個最新的中國話語標識,全球文明倡議需要更為豐富、具體和生動的話語體系及敘事體系支撐,才能在國際社會廣泛傳播并深入人心。
    第一,全球文明倡議的對外傳播既要理論化,也要故事化、生動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站位高遠、視野開闊,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戰略性,給人以深刻啟迪。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海外受眾的接受能力,將重要的理論概念和思想內涵故事化、通俗化。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時政話語在國際社會被越來越多地傳播,特別是隨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至四卷等著作的對外出版發行,國際社會越來越能夠“聽得到”中國的聲音,但由于中國的政治話語與西方的話語表達存在較大差異,中文表述的理論性、系統性很強,外國普通民眾很難理解其中的邏輯和完整敘事。相比之下,如果我們能借助更多的故事和案例,以及更多的數字和實踐,以事說理,以生動實踐去展現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和重大主張,效果會更好。
    第二,全球文明倡議的對外傳播既要精神化,也要物質化、生活化。相比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是聚焦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倡議,能夠更好地促進民心相通。實踐證明,文明的交流、觀念的傳播,往往有兩大驅動因素,一個是情感驅動,另一個便是利益驅動。在跨文化、跨制度、跨地域傳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談形而上的價值理念,也要將其轉化為可感知、可觸摸,甚至可消費的物品。成功的話語需要以豐富的事實和實踐為依托,空泛的概念和宣示不足以打動人,也難以提升話語權。推動實施更多務實的人文交流合作,讓更多人親身參與到文明交流對話中,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滿足海外受眾對不同文化的需求,用更多可見可感的非語言表達形式代替純語言話語,這樣全球文明倡議才能更容易深入人心。
    第三,全球文明倡議的對外傳播既要主體化,也要客體化、精準化。全球文明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全世界。因此,在構建其話語體系時,需要避免以自我為中心,需要時刻在心中裝著受眾,注重從客體需求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做好解疑釋惑工作。目前,全球人口已達80億。面對中國以外的龐大受眾市場,需要通過有溫度、有意思的話語和敘事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贏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構過程中,既要以自身的主體性為基礎,更要重視客體的反饋,這樣的傳播才能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此外,要重視吸引更多客體參與到傳播過程中來,引導他們從客體成為主體,形成高中低搭配、中外共同參與的“大合唱”。
    不斷提升全球文明倡議對外傳播實效
    當今世界正處于動蕩變革期,全球文明倡議的對外傳播面臨著復雜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全球共識缺失尤為嚴峻。新冠疫情不僅對人類的生命安全及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影響,也對人類的內心產生巨大沖擊,進而會影響到個體的價值觀、世界觀,影響到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對未來的信心。受此影響,國際社會整體上出現保守傾向和“逆全球化”趨勢。在這樣的特殊時代背景下傳播全球文明倡議,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第一,更加重視瞄準青年群體。青年代表著未來。2020年,全球14—35歲青年人口規模為26.50億。2021年10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發布的《國際青年眼中的中國與世界》顯示,國際青年高度認可“文明交流互鑒”在個人、國家和全球治理等層面的積極意義,認為“文明交流互鑒”有助于應對當前面臨的全球性挑戰(51%),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50%);發展中國家青年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國際青年更認可“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意義。當代青少年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既有生機活力,也更加開放包容,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愿意表達自己的聲音和意愿。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數字化的發展趨勢,而真正影響全球數字化趨勢走向的,是未來5至10年全球新消費的主導力量——“Z世代”的崛起。在外國“Z世代”的價值觀念尚在發展、尚未定型和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還沒有完全固化的時候,以其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好中國的重大主張,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二,更加重視利用社交平臺。要順應國際傳播移動化、可視化、社交化、平臺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形成由端、微、屏等多介質平臺組成、統分結合的國際傳播矩陣。當前,超過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使用社交媒體,元宇宙、ChatGPT等正在被更多人理解并融入日常社交媒體消費??梢?,社交媒體已經全面進入人類的生活并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當然,在傳播過程中,我們需要擺脫對西方傳統社交平臺的依賴,加快步伐推出更多自主的社交平臺,更多關注全球南方國家的社交平臺,避免在平臺渠道上被“卡脖子”。此外也應注意到,從全球范圍看,新技術的發展步伐并不一致,很多地方的互聯網普及程度并不高,即便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通民眾仍依賴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渠道。鑒于此,除了社交平臺,也要繼續做實、做優、做強書、刊、報的海外出版發行,繼續做好、做特、做精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的生產制作,立體化講好全球文明倡議的生動故事。
    第三,更加有針對性地做好對外精準傳播。當前,海外民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以及信息接收習慣,對中國文化的接觸以及了解中國文化的意愿等,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一套話語滿足不了所有人,一個腔調難以唱遍天下。要加強區域和國別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群體受眾的文化生活、文化心理、文化需求。2017年,教育部提出,要培育新興交叉學科,扎實做好人才培養工作,造就大批滿足國家重大政策研究需求的“國別通”“領域通”“區域通”人才等。此后,高校范圍內的區域研究人才和成果不斷涌現,但距離服務國家戰略和外交大局還有不少短板。比如缺少系統、扎實的海外一手民意調查數據,缺少高水平的本土中譯外翻譯專家,缺少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高端人脈等。因此,要樹立鮮明的問題意識和效果導向。要配合國家總體外交布局,加緊構建與之相匹配的國際傳播格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特別是針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專業機構以及在華外國群體,傳遞好全球文明倡議的具體理念。
    結語
    在全球文明倡議的四個“共同倡導”中,尊重文明多樣性是基本前提,這要求我們在對外傳播時尊重跨文化的基本規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根本要求,這要求我們在對外傳播時真正樹立全球視野、堅守道義制高點;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是根本動力,這要求我們在對外傳播時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重要手段,這要求我們在對外傳播時見人見事見效。
    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離不開不同文明的相互啟發和借鑒,人類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也沒有既定的“金科玉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全球文明倡議發出了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最強音。文明倡議是中國的,更應該是世界的。全球文明倡議的對外傳播,正在成為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對外傳播的最新探索。全球文明倡議被更多人理解和認同,需要我們在文明話題上實現跨制度、跨文化、跨時空的突破,這將為整個中國話語的國際表達提供有益借鑒。當前,人類社會比任何時刻都需要增進文明交流,凝聚更多共識。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以及持續對外傳播,完全契合國際社會所需??梢灶A期,在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和影響下,世界文明百花園將更加璀璨,全球文明倡議也將贏得更多的理解者、支持者和同行者。
    基金項目:本文是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1JD011)的階段性成果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責編:李想)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免费_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_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彭山县| 太康县| 阿尔山市| 当阳市| 邵东县| 临沭县| 夹江县| 抚顺市| 瑞丽市| 乐山市| 深泽县| 榆林市| 蒙城县| 霍林郭勒市| 台江县| 汾阳市| 桐城市| 林芝县| 乌拉特前旗| 清镇市| 靖远县| 东宁县| 武威市| 和田县| 佛山市| 汉沽区| 越西县| 东阿县| 恩施市| 东兴市| 南阳市| 望都县| 阿坝县| 高平市| 聂拉木县| 三明市| 平塘县| 衡山县| 昌平区| 青铜峡市| 清涧县|